市市场监管局介绍,日前,为回应经营主体关心关切,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,营造稳定公平透明、可预期的营商环境,市市场监管局出台《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》。
吸收“一手意见”,汇成20余条“干货”,缩短政策与企业感受度的“温差”
《措施》关注的问题更具象。比如,登记的场地资源释放、企业公章丢失等都是具体操作问题,但却是集中反映的困扰企业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市市场监管局在走访楼宇、商场中发现,很多承租方搬走的时候没有做好“收尾”工作,给管理方新一轮的招商造成了很大困扰,他们迫切地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够帮他们打破僵局。
市市场监管局最终形成了《措施》中的第12条,“原经营主体已搬离但未及时办理住所变更登记,产权人或其授权人出具原房屋租赁关系解除的证明的,登记机关可以将该场所登记为新入驻经营主体的住所。”《措施》里的许多条款都是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走访、座谈、调研、12345热线梳理等渠道,收集的“一手”意见和建议,最终形成了直面企业诉求的这20余条措施。
关注政策延续性,聚焦企业关心的“高频”事项,让企业“找得到”“用得顺”
这次《措施》里出现了很多“旧词”,比如“上海企业登记在线”“电子营业执照”等,但这些都是企业在日常办事过程中高频使用的。聚焦企业高频使用和访问的数字化服务平台,也是这次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经营主体登记改革的一个方向。
拓展“上海企业登记在线”服务范围和应用场景。去年5月,“上海企业登记在线”平台上线,截至目前,各类企业使用在线平台全程网办办结登记业务达36余万件,其中,新设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0%以上。这次《措施》,全面提升“上海企业登记在线”使用感受度,服务对象覆盖到个体工商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类型经营主体,开通移动端应用服务。同时,还将持续探索境外投资主体在线身份认证方式,拓展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上通道。
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人工智能帮办管家服务。2021年起上海开展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改革,推行计算机自动比对智能化审查。在工作中发现,一些申请人在网上申报时因不了解规则遇到困难,希望能推荐一些可用名称供参考。市市场监管局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,对申请人历史申报记录进行分析,按照个性需求适时推荐可用名称,提供陪伴式帮办服务,提升名称通过率。
构建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生态,解决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电子营业执照“反复认证、多次下载”问题。截至去年年底,全市已有240万存量经营主体下载电子营业执照,去年全市各类经营主体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超5800万次,全国第一。这次《措施》针对连锁企业反映的分支机构在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过程中需要“反复认证、多次下载”的问题,将创新领用模式,连锁企业可以“一次身份认证、一键执照下载”。
创新方式,通过有效监管,给企业营造“敢干、敢闯、敢投”的氛围
这次《措施》,除了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内容外,也包含了经营主体比较关心的信用修复、无感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。
进一步扩大信用修复“免申请”的覆盖面。这次《措施》明确企业因未及时年报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满5年且主动改正的,无需申请即可自动移出相关名单;对于初次发现未年报且主动补报的个体工商户,不予行政处罚,并自动取消经营异常标记。
除此之外,进一步深化“信用+风险”监管创新,实施“信用+风险”随机抽查。对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,不主动开展登记事项、公示信息检查,根据投诉举报、监测预警等线索实施“事件触发式”检查。加强市场监管部门随机抽查事项、任务整合,优化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。坚持无事不扰,同一年内对同一经营主体的随机抽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两次。
扫描下方二维码
查看《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》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