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“四个明确”!本市应急部门推出四项举措

2025-02-27 09:14

市应急管理局以企业感受为导向,不断提升“监管+服务”质效,实现以安全环境之“善”促营商环境之“优”的重要举措,一起来看!

 

推动“一码检查”

实施减量提质方针

 

8.0版行动方案明确,提升检查质效要全面推行涉企行政“检查码”,实现无码不检查、检查必亮码、查后可评价,避免重复查、多头查,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。

 

 

对企业而言,只有不必要的检查少了,企业才能有更多精力经营主业,这也是营商环境中具体可感的一部分。着眼于降低不必要的检查频次,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,市应急管理局在全市率先启用“检查码”,“在涉企领域开展计划检查时,应发送‘检查码’,将执法检查全过程告知行政相对人”纳入行政执法人员检查行为规范,让检查从发起、实施到评价,都晒在阳光下。2024年全系统共发送“检查码”7402条,评议满意率99.7%,推动危险化学品领域和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检查频次降至1.19次/家·年,重大事故隐患查处数升至50.2项次/千家次,实现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。

 

建立“双无”清单

实施“风险+信用”监管

 

8.0版行动方案明确,提升检查质效要在各行业领域形成“无感监管”对象清单和“无事不扰”事项清单,对清单内的企业和事项原则上不主动开展现场检查,只做触发式检查。

 

 

在危险化学品领域和工贸行业,市应急管理局依托安全生产监管大数据,按照企业危险因素“风险标签”以及亡人事故、隐患排查、举报核查、动态执法等“信用标签”,2024年完成2.4万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态“画像”,形成A(无感监管)、B(主动帮扶)、C(重点抽查)、D(全量体检)四类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等级。其中,将A类8000余家风险较低、信用较好的企业作为“无感监管”对象,并根据信用变化动态调整。同时,市应急管理局在全面梳理执法事项的基础上,将29项低频执法事项作为第一批“无事不扰”事项清单,占全部执法事项的8%。

 

探索综合评价

实施执法计分制度

 

8.0版行动方案明确,提升检查质效要强化分级分类检查,对综合评价高的企业原则上少检查,对综合评价低的企业严检查。

 

 

优化营商环境并非放松安全监管,而应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,分级分类精准监管。市应急管理局着眼于“少干扰、多支持”,对除“全量体检”监管对象外的企业,实施动态计分。初始赋值为100分,对发生事故、被行政处罚、检查发现存在未排查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等情形,自动扣减相应分值。固定周期内,计分小于60分的“重点抽查”,计分大于60分小于80分的“主动帮扶”,计分大于80分的“无感监管”,推动有限的监管资源聚焦到安全管理水平不高、基础薄弱的企业上来。

 

创新数字赋能

实施精准监测预警

 

8.0版行动方案明确,提升检查质效要对可以通过非现场检查方式达到行政检查目的、且未发现违法行为的,一般不再进行现场检查。

 

 

为确保安全监管“既不缺位、也不越位”,进一步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,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,市应急管理局针对行政审批和备案超期、事故隐患近一年内无排查上报记录和超期未整改闭环、市级及以上督查巡查发现存在问题隐患、执法类举报等情形,设置触发预警条件,开展“触发式监管”,更多以信息化手段,通过靶向预警精准帮扶和非现场执法减少入企检查频次,实现监管“无事不扰”、服务“无处不在”。2024年全系统共实施触发式监管748次,完成非现场执法378家次。

相关政策

Powered by 鼎捷移动

© 2025 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版权所有